公患
基本解釋
共同的憂患,共同的禍患。《荀子·富國》:“ 墨子 之言昭昭然為天下憂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憂過計也。”《韓非子·孤憤》:“萬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王先慎 集解:“公訓為共,《荀子·解蔽》‘此心術之公患也’,語句正同。 楊 注‘公,共也’,是其證。”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蓋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不足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耳。”
成語(Idiom):公患 (gōng huàn)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h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共的災害或禍患,也可指公共的疾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患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公指公共的,患指災害或禍患。這個成語表示的是公共的災害或疾病,是指整個社會或群體所面臨的困難或危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患一詞常用于描述社會或群體所面臨的困難或危險,可以用于政治、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用于描述一些公共衛生事件或自然災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患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年》:“公患之不救,不亦害乎?”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75年,當時魯國國君宣公十年,魯國遭受了一場嚴重的災害,但國君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來救濟百姓,導致災情更加嚴重。這個故事告誡人們,領導者應該及時采取措施來解決公共問題,否則將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更大的困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洪水是一次嚴重的公患,我們應該盡快采取措施來救災。
2. 政府應該認真對待公患,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公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公共場所發生了一場大災難,人們都在面臨困境和危險,這就是公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公患相關的成語,例如公正無私、公平正義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公患是指整個社會或群體所面臨的困難或危險。
2. 初中生:政府應該采取措施來解決公患,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3. 高中生:公患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參與。
4. 大學生:公患的出現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合作,共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