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抖
基本解釋
[釋義]
(動)由于害怕、生氣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體顫動。
[構成]
動賓式:發|抖
[例句]
身體發抖。(作謂語)
[同義]
顫抖、顫栗、哆嗦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shiver; shake; quiver; tremble
詳細解釋
◎ 發抖 fādǒu
[shiver;shake;tremble] 因恐懼、生氣、寒冷等原因而身體顫抖
冷得發抖
由于寒冷、害怕、氣憤、高興、激動等引起的身體顫動。《說岳全傳》第十八回:“猛然刮起大風,連日不止,甚是寒冷。番營中俱穿皮襖,尚擋不住;那 宋 兵越發凍得個個發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冷時便渾身發抖,熱時便汗流浹背。” 茅盾 《子夜》十九:“一陣怒火像亂箭一般直攢心頭, 吳蓀甫 全身都發抖了。”
成語(Idiom):發抖
發音(Pronunciation):fā d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因恐懼、緊張、寒冷等原因而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在面對恐懼、緊張、寒冷等情況下,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形容內心恐懼不安、極度緊張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面臨緊張、恐懼、寒冷等情況下出現的身體顫抖現象。適用于描述人在面對考試、面試、演講、遇到危險等緊張情況時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叫做萬俟詠的人,他在考試時非常緊張,整個人都開始發抖。后來,人們就用“發抖”來形容人在緊張恐懼的情況下出現的顫抖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他聽到那個可怕的聲音時,他不由自主地發抖了起來。
2. 面對那么多人的注視,他感到非常緊張,整個人都開始發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冷”、“緊張”、“恐懼”等詞語進行聯想記憶。想象自己在寒冷的天氣里或者面對恐懼的情境下,身體開始顫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發抖”相關的成語,如“心驚膽戰”、“戰戰兢兢”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看到大狗突然沖過來,小明嚇得發抖了。
2. 小學生:我在臺上演講時,緊張得全身發抖。
3. 初中生:我在考試前特別緊張,手都開始發抖了。
4. 高中生:在面試時,我感到非常緊張,整個人都開始發抖。
5. 大學生:當我聽到那個可怕的故事時,我不由自主地發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