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子
基本解釋
(1).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上呈文書。用于向皇帝或長官進言議事。《水滸傳》第十六回:“ 梁中書 道:‘我有心要抬舉你,這獻生辰綱的札子內,另修一封書在中間,太師面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來。’”如: 宋 王安石 有上皇帝的《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2).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下行文書。用于發指示或委職派差。 清 遯廬 《童子軍·警鼓》:“我那縣太爺,奉了本府大人的札子,説是民間私設的學堂,一概不準學習兵操,仰該縣一律禁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不到十來天工夫,他便接連著奉了兩個札子,委了籌防局的提調與及山貨局的會辦了。”
(3).樂器名。 宋 周密 《武林舊事·乾淳教坊》:“馬后樂:拍扳, 吳興祖 ……札子, 孟清 、 時世俊 。”
成語(Idiom):札子(zhá zǐ)
發音(Pronunciation):zhá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札子是指古代用于記錄事項的小木片或紙片。引申為記錄或記載的文書或文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札子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一種記錄方式。古人在處理事務時,常常用小木片或紙片寫下要記的事項,然后放在某個地方以便查閱。后來,札子逐漸演變成指代任何記錄或記載的文書或文件。在現代漢語中,札子常常用來形容記錄詳細、翔實的文字材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札子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各種記錄或記載的情境,包括書面材料、筆記、備忘錄、報告等等。它可以用來形容一篇詳盡的文章、一份完整的報告、一本詳細的筆記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札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小木片或紙片來記錄重要事項,以便隨時查閱。這種記錄方式逐漸演變成了札子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札子是一個名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報告寫得非常詳細,真是一份精彩的札子。
2. 我需要整理一下這些札子,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札子想象成一張小木片或紙片,用來記錄重要事項。通過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古代文獻或了解古代記錄方式來深入學習札子這個成語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用札子記錄下了今天的作業內容。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寫一份札子,總結這學期的學習情況。
3. 高中生:這本歷史書上的札子非常詳細,對我復習很有幫助。
4. 大學生:我正在整理我的研究札子,準備寫一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