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鹥
基本解釋
泛指禽鳥等小動物。《西游記》第三二回:“這蟲鷖不大不小的,上秤稱,只有二三兩重……紅銅嘴,黑鐵腳,刷剌的一翅飛下來。”參見“ 蟲蟻 ”。
成語(Idiom):蟲鹥(chóng yī)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óng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言辭尖刻、毒舌。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蟲鹥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蟲指昆蟲,鹥指鳥類。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尖刻、刻薄,像昆蟲和鳥類那樣鋒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蟲鹥一詞常用于形容人說話刻薄、尖刻,特別是在批評或諷刺他人時使用。可以用于描述人的性格和言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蟲鹥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逍遙游》一書中。在這個故事中,莊子遇到一個名叫胡蝶的人,他們進行了一場關(guān)于夢境和現(xiàn)實的對話。胡蝶說:“我是胡蝶,你是莊子嗎?我不知道我是胡蝶,還是胡蝶是我。”莊子回答說:“你是胡蝶,我是莊子。但是,在夢中,我不知道我是莊子,還是莊子是我。”這個故事中的“胡蝶”可以被解釋為“蟲鹥”,意味著言辭尖刻和刻薄。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蟲鹥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蟲和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總是蟲鹥不離,讓人很不舒服。
2. 她的評論總是帶有蟲鹥的味道,讓人不敢接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蟲鹥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鋒利的昆蟲和一只尖喙的鳥類,它們一起形成了蟲鹥成語的形象。可以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口蜜腹劍”、“言辭犀利”等,以豐富你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說話總是蟲鹥不離,讓人很難受。
2. 初中生:她的評論總是帶有蟲鹥的味道,讓人不敢接近。
3. 高中生:他的演講充滿了蟲鹥的鋒芒,讓人印象深刻。
4. 大學(xué)生:在辯論比賽中,他使用了蟲鹥的言辭來反駁對方的觀點。
5. 成人:雖然他的話語帶有蟲鹥的刺,但他的觀點卻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