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
成語(Idiom):金箍(jīn gū)
發音(Pronunciation):jīn g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金箍是指用金屬制成的箍,比喻對人或事物進行約束或限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金箍成語源自中國古代小說《西游記》,其中的角色孫悟空頭上戴著一頂金箍,這個金箍可以隨意變大或變小,從而限制孫悟空的力量。因此,“金箍”一詞常用來比喻對人或事物進行約束或限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金箍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對某人或某事進行約束或限制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受到了嚴格的管束,或者某計劃受到了嚴密的控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金箍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小說《西游記》。在這個故事中,孫悟空是一位非常厲害的神仙,但是他經常惹禍,因此被玉帝下凡監管。為了約束孫悟空的力量,玉帝在他頭上戴上了一個金箍,這個金箍可以隨意變大或變小,從而限制孫悟空的力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金箍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受到了金箍的限制,不能隨意行動。
2. 這個項目的預算被金箍住了,無法超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孫悟空頭上的金箍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金箍限制了孫悟空的力量,就可以記住金箍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西游記》這部古代小說,了解其中的故事情節和其他角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金箍住了我的自由,不讓我出去玩。
2. 初中生:父母對我的行動進行了金箍式的管制,每天都要報告行蹤。
3. 高中生:學校的規章制度對我們的行為進行了金箍般的限制,不能隨意違反。
4. 大學生:社會的規范和法律對我們的行為起到了金箍的作用,約束了我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