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嬴
基本解釋
指 春秋 時 秦穆公 與 趙簡子 。 秦 趙 二國皆 嬴 姓,故稱。《文選·左思<魏都賦>》:“億若大帝之所興作,二 嬴 之所曾聆。” 李周翰 注:“二 嬴 ,謂 秦穆公 趙簡子 。 秦 與 趙 同姓。”
成語(Idiom):二嬴
發音(Pronunciation):èr y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人或兩個團體相互爭斗,互不相讓,最終無法決出勝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嬴的“二”指的是兩個,嬴指的是爭勝。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兩個相互競爭的人或團體,都想要獲勝,但最終卻無法分出勝負,陷入了僵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兩個對手、競爭者或團體在競爭中無法分出勝負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相互對抗的勢力或觀點,最終無法達成共識的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中國分裂成了七個小國,各國之間頻繁發生戰爭和斗爭。其中,齊國和秦國是兩個實力較強的國家,常常互相爭斗。在一次戰斗中,齊國和秦國的軍隊相持不下,最終無法分出勝負,雙方陷入了僵局。從此,人們用“二嬴”來形容兩個勢力無法決出勝負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團隊在比賽中一直互不相讓,真是二嬴不下。
2. 他們兩個人在爭論了一個小時后,最終還是二嬴收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二嬴”與“兩個人相爭”的意象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兩個人互不相讓,無法分出勝負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嬴”字的成語,如“嬴得”、“嬴政”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兩個隊都踢進了同樣多的球,比賽二嬴。
2. 初中生:那兩個政黨的領導人互相爭斗了很久,最后還是二嬴了。
3. 高中生:這兩個國家在邊界問題上一直爭執不下,形成了一種二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