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
基本解釋
◎ 九一八事變 Jiǔ-Yībā Shìbiàn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日本帝國主義大規模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事件。1931年7、8月間,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公開侵略中國,制造了一系列挑釁事件。9月18日夜,日本駐在中國東北境內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同時在吉林、黑龍江發動進攻。19日晨,日軍占領沈陽,接著分兵侵占吉林、黑龍江等省,至1932年1月,東北全境淪陷
成語(Idiom):九一八事變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yī bā shì b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隊在中國東北地區發動的侵略戰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一八事變是指日本帝國主義在1931年9月18日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目標是控制中國東北地區。這次事變標志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進一步擴大,也開啟了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一八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可以在相關歷史研究、教育教學、社會討論等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一八事變源于日本軍隊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行動,這次侵略行動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損失。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的象征,也成為中國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時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一八事變是一個由“九一八”和“事變”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節點。
2. 我們應該銘記九一八事變,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和主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九一八事變”與中國近代史中其他重要事件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借助圖表、時間線等工具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九一八事變的背景、影響以及中國抗日戰爭的發展等相關知識,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和中國人民的抵抗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正在學習關于九一八事變的歷史課。
2. 初中生:九一八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3. 高中生:九一八事變對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標志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進一步加劇。
4. 大學生:九一八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轉折點,它引發了中國人民的抵抗意識覺醒和全民抗戰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