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須
基本解釋
(1).草名。莖可織席。 三國 魏 吳普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石龍芻》:“﹝石龍芻﹞一名龍鬚。” 唐 李白 《魯東門觀刈蒲》詩:“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 王琦 注:“《蜀本草》:龍芻,叢生,莖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龍鬚草,可為席。”參見“ 龍鬚草 ”。
(2).喻長而細(xì)如龍須之物。 唐 韓愈 《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葡萄》:“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鬚。” 方世舉 注:“蒲萄藤蔓頗似龍鬚。” 宋 蘇軾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詞:“ 楚 山修竹如云,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鬚半剪,鳳膺微漲,玉肌勻繞。”
(3).見“ 龍鬚席 ”。
(4).指頭足綱類的魚,如章魚等。
(5).帝皇之須。 唐 白居易 《七德舞歌》“翦鬚燒藥賜功臣, 李勣 嗚咽思?xì)⑸怼弊宰ⅲ骸?李勣 常疾,醫(yī)云:‘得龍鬚灰,方可療之。’ 太宗 自剪鬚燒灰賜之,服訖而愈。 勣 叩頭泣涕而謝。”
成語(Idiom):龍須
發(fā)音(Pronunciation):lóng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胡須長而垂下來。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須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用來形容人的胡須長而垂下來,像龍須一樣。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長胡須的男子,也可以用來形容胡須茂密、長而垂下來的男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須這個成語一般用于描述長胡須的男性。它可以用來形容男子的儀表整潔與不整潔,也可以用來形容男子的外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龍須這個成語來形容胡須長而垂下來的男子,例如在描述某人的外貌特征時(shí),可以說:“他長著一副龍須,看起來很有氣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龍須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馬元義的人,他長著一副長胡須,非常威武。有一天,他路過一條河流,看到河中有一條龍,龍須長而垂下,非常壯觀。從那以后,人們就用“龍須”來形容長胡須的男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龍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龍”表示龍的須,而“須”表示胡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著一副龍須,看起來很有氣概。
2. 那位老人胡須垂下來,像一條龍須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成語龍須,可以聯(lián)想成一條長胡須垂下來的龍,形象生動。可以通過畫圖、編故事等方式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學(xué)習(xí)成語龍須的同時(shí),可以了解其他與外貌特征相關(guān)的成語,如“虎背熊腰”、“鶴發(fā)童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6-12歲):他的胡須長得像一條龍須,很好玩。
2. 初中生(13-15歲):那位老師胡須垂下來,像一條龍須一樣,很有特點(diǎn)。
3. 高中生(16-18歲):他長著一副龍須,給人一種威嚴(yán)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