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骨
成語(Idiom):趾骨 (zhǐ gǔ)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足尖的骨頭,比喻微小的東西或細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趾骨是人體足部的一部分,非常小而微弱。成語“趾骨”比喻微小的東西或細節,常用來形容事物的微不足道或微小的一部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細節或微小的部分,也可用于形容某個人的能力或貢獻微不足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趾骨”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當時,楚漢相爭,劉邦派項羽攻打楚國。項羽得到了一位智囊韓信的幫助,但韓信的才能和貢獻被項羽忽略了。后來,項羽遭遇重大挫折,他非常后悔沒有珍惜韓信的才能,于是用“趾骨”來形容韓信的微小部分。這個故事使得“趾骨”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趾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細節的處理,畢竟細節決定成敗,微小如趾骨。
2. 他雖然只是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但也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趾骨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趾骨”與足部的小骨頭聯系起來,形象化地記憶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微小的骨頭,代表著事物的微不足道的部分或細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趾骨”相關的成語,如“細枝末節”、“一毛不拔”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文雖然寫得不好,但老師還是給了我一點趾骨,讓我繼續努力。
2. 初中生:雖然我在比賽中只貢獻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分數,但我覺得自己也是團隊的一部分,就像趾骨一樣重要。
3. 高中生:雖然我只是班級里的普通學生,但我覺得我對班級的貢獻也是不可忽視的,就像趾骨一樣微小卻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