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
基本解釋
見“ 不舍 ”。
亦作“ 不捨 ”。1.不停止。《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荀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宋 蘇軾 《司馬溫公行狀》:“躬親庶務,不舍晝夜。”
(2).不放棄;不忍離開。《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 劉官人 不捨,搶出門來,一徑趕到廚房里。” 巴金 《抹布集·第二的母親》:“她露出不舍的樣子,把我送上轎。”
(3).不饒恕。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囑付 紅娘 ,你管取您姐姐,休教覓生覓死,自推自攧。有些兒好弱,你根柢不捨!”《七國春秋平話》卷下:“ 伯楊 曰:‘ 孫子 欺吾,吾心不捨。’”
成語(Idiom):不舍
發音(Pronunciation):bù sh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舍指舍不得、舍不得離開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舍是由“不”和“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表示否定、不愿意,而“舍”表示放棄、離開。不舍的意思是指不愿意離開、不愿意放棄某人或某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舍常用于形容對某人、某物情感的深厚,表示舍不得離開或放棄。可以用來形容離別時的不舍、分手時的不舍、告別親人時的不舍等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舍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項羽與劉邦在巨鹿相遇,劉邦因為項羽的威勢感到害怕,打算離開。項羽見狀,上前抱住劉邦的腿,表示不舍離開。這個故事反映了項羽對劉邦的深厚情感,后來成為了不舍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舍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不”是副詞,表示否定,“舍”是動詞,表示放棄,“不舍”合在一起表示不愿意放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離別的時候,我們互相不舍。
2. 她對自己的老師非常不舍,每次放假都舍不得離開學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舍的發音“bù shě”與“不舍得”這個詞語的發音“bù shě de”進行對比,記住它們的相似之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舍己為人”、“舍近求遠”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玩具熊分開時非常不舍。
2. 初中生:暑假結束了,我和我的朋友們都不舍得離開。
3. 高中生:畢業典禮上,同學們相互擁抱,表達著不舍之情。
4. 大學生:畢業的時候,我們和母校告別,心中充滿了不舍。
5. 成年人:離開家鄉時,我對家人的不舍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