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藜
成語(Idiom):枯藜(kū lì)
發音(Pronunciation):kū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精神意志消沉,失去生機和活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枯藜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枯”和“藜”。其中,“枯”表示干枯、不生長;“藜”是指一種類似稗草的植物。枯藜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人的精神狀況消沉,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枯藜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心情低落、精神狀態不好的情況。例如,當一個人遭遇挫折或失去信心時,可以用枯藜來形容他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枯藜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有一則與著名詩人杜牧有關。相傳,杜牧在唐朝時期曾經擔任過官職,但由于政治風云變幻,他多次被貶謫。在貶謫的歲月里,杜牧的心情低落,精神消沉,無法再創作出優秀的詩歌作品。因此,人們用“枯藜”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心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段時間他失去了工作,整天愁眉苦臉的,真是一副枯藜的樣子。
2. 她的失戀讓她變得枯藜一樣,整天無精打采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枯藜”與“干枯不生長的草”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干枯的藜草,沒有生機和活力,代表一個人精神消沉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緒、心情相關的成語,如“郁郁寡歡”、“愁眉苦臉”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要做很多作業,有時候覺得像一棵枯藜,沒有時間玩耍。
2. 初中生:考試成績不理想,讓我感到很枯藜,不知道該如何提高自己。
3. 高中生:離開家去上大學,初次體驗獨立生活的壓力,感覺自己像一棵枯藜,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