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揭
基本解釋
通達明曉。
成語(Idiom):孔揭(kǒng jiē)
發音(Pronunciation):kǒng j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重要場合或莊重場所,要舉止得體、言行謹慎,不可輕率或隨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孔揭源于《孔子家語·談德》。孔子說:“吾聞之,揭人者喪德,揭于朝庭者喪國。”意思是說,揭露他人的缺點和過失,會使人失去道德品質;在朝廷中公開批評和指責,會使國家受到損害。因此,孔揭成語用來告誡人們在重要場合或莊重場所要謹慎行事,不可輕率或隨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孔揭常用于教育、禮儀等場合,用來提醒人們在重要場合保持謹慎和莊重的態度。例如,在會議上,領導或主持人可以使用孔揭來要求與會人員遵守會議規則,保持莊重和禮貌。同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引用孔揭來教育子女要懂得尊重他人,不隨意批評和指責別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孔揭的故事起源于孔子的一番教導。孔子告誡人們不要輕易揭露他人的缺點和過失,因為這樣會傷害到人們的道德品質和社會關系。他還強調在朝廷中不要公開批評和指責,以免給國家帶來損害。這番教導被后人總結為成語“孔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孔揭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孔”是指孔子,第二個字“揭”是指揭露、暴露之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重要的會議上,我們要學會孔揭,不可輕率發表意見。
2. 在公共場合,我們要謹慎行事,避免孔揭他人的隱私。
3. 作為一名領導,要懂得掌握孔揭的度,既要批評指導,又要保護員工的尊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孔揭”拆分成兩個部分進行記憶。首先,將“孔”與孔子的名字聯系起來,表示莊重和謹慎;然后,將“揭”與揭露的意思聯系起來,表示不輕率和不隨意。通過將兩個部分聯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孔揭相關的成語,如“揭竿而起”、“揭橥”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學校里,我們要遵守孔揭的原則,不隨意批評同學。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會成員,我們要舉止得體,不可輕率揭露他人的隱私。
3. 高中生:考試期間,我們要保持莊重的態度,不可隨意孔揭他人的考試成績。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我們要注意言行舉止,不可輕率揭露他人的私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