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
基本解釋
(1). 唐文宗 時大臣 牛僧孺 、 李宗閔 的并稱。《新唐書·李逢吉李宗閔等傳贊》:“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進,既當國,反奮私昵黨,排撆所憎,是時權震天下,人指曰‘牛李’。”
(2).指 唐 朝以 牛僧孺 、 李宗閔 為首和以 李吉甫 、 李德裕 父子為首的兩個宗派。《新唐書·李德裕傳》:“﹝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樹黨,乃出 德裕 為 浙西 觀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 李 之憾結矣。”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辨牛李之黨》:“ 唐 人指 牛 李 之黨,謂 牛僧孺 、 李德裕 也。《新唐書》乃嫁其名於 李宗閔 曰:人指為‘牛李’,非盜謂何?雖欲為 德裕 諱,然非其實矣。”
成語(Idiom):牛李
發音(Pronunciation):niú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才能、能力非常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牛李是由兩個姓氏組成的成語,其中“牛”是指牛頓,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是指李約瑟,著名的歷史學家。牛頓是17世紀科學界的巨人,他的貢獻被公認為是科學史上的里程碑之一。李約瑟則是20世紀中國歷史學界的重要人物,他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和貢獻也是非常突出的。因此,牛李成語用來形容人的才能、能力非常出眾,超出常人的范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牛李成語常用于贊美某人的才能、能力非常出眾,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都可以使用,如演講、寫作、職場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牛李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有一次,一位國王在他的宮廷聚會上,邀請了牛頓和李約瑟兩位大師作為特邀嘉賓。當國王見到他們的才能和能力時,非常驚嘆,于是用“牛李”來形容他們。這個故事也成為了牛李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牛李成語由兩個姓氏組成,沒有其他字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真是牛李出眾,無論是學術還是藝術都非常出色。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真是牛李之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牛頓和李約瑟這兩位偉大的學者來記憶牛李成語。想象牛頓和李約瑟在國王面前展示他們的才能,國王驚嘆不已,贊美他們是“牛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牛頓和李約瑟的生平和貢獻,了解他們在各自領域的重要成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數學老師真是牛李,講解得非常清楚。
2. 初中生:他的籃球技術真是牛李,每次比賽都能帶領我們贏得勝利。
3. 高中生:她的音樂才華真是牛李,每次演奏都令人陶醉。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成果真是牛李,對相關領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