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í è wǔ nì ㄕㄧˊ ㄜˋ ㄨˇ ㄋㄧˋ十惡五逆(十惡五逆)
謂種種不可赦免的大罪。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惡五逆,這一個家緣兒都被你收拾。”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乃至見他十惡五逆,亦將我心置他胸魁禍首。”參見“ 十惡 ”、“ 五逆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十惡五逆
成語(Idiom):十惡五逆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è wǔ n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罪惡深重、惡行累累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惡指的是十種罪惡行為,包括殺父、殺母、殺師、殺僧、殺貴人、放火燒宅、毀寺廟、破戒僧、惡語傷人、不孝;五逆指的是五種對君主不忠的行為,包括不忠、不孝、不義、不道、不仁。十惡五逆的意思是指罪惡行為極其嚴重、危害極大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行為極其惡劣、罪孽深重的人,用以警示人們遠離邪惡行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劉敬傳》,劉敬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大臣,他貪婪殘暴,行為極其惡劣,因此被稱為“十惡五逆”。后來,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其他行為極為邪惡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惡五逆是由“十惡”和“五逆”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別表示十種罪惡行為和五種對君主不忠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罪犯犯下了十惡五逆的罪行,應該受到嚴厲的懲罰。
2. 他的行為簡直就是十惡五逆,不配為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十惡五逆”與其含義進行對應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犯下了十種罪惡行為,再加上對君主不忠的五種行為,形成了一個十字和一個五角星,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觀念,了解古代社會對于罪惡行為的懲罰和警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真的很十惡五逆,我們應該遠離他。
2. 初中生:那個罪犯犯下了十惡五逆的罪行,應該受到嚴懲。
3. 高中生:作為公民,我們應該共同努力,讓社會遠離十惡五逆的行為。
4. 大學生: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到十惡五逆的危害性,從而更好地珍惜現在的社會和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