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然
成語(Idiom):撇然(piē rán)
發音(Pronunciation):pīe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態度冷漠,漠不關心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撇然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對事物漠不關心,態度冷漠的樣子。這種態度常常表現為對某件事情不感興趣,不在意,甚至不屑一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撇然常用于形容某人對重要事情漠不關心的態度,或者對他人的請求、勸告等置之不理。例如,當某人對別人的求助置之不理時,我們可以說他撇然不理。此外,撇然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待自己的工作或責任的態度冷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撇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梁時期的《莊子·逍遙游》中。故事中,莊子在逍遙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守墓人,他對莊子說:“人皆有憂,我獨何哉?”莊子回答說:“吾聞之,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天地雖大,其中無物。吾以此知其所以然。”這個故事表達了莊子對于世俗紛擾的撇然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撇然”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撇”是一個動詞,意為用手指向一邊推開;“然”是一個副詞,意為如此,這樣。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表示對事物漠不關心的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求助總是撇然不理。
2. 面對困難,他撇然一笑,毫不在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撇然”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撇然”拆分為兩個字,“撇”和“然”。將“撇”想象成一個手指向一邊推開的動作,表示漠不關心。而“然”則可以聯想到“如此”的意思。將這兩個意思結合起來,就可以記住“撇然”的含義。
2. 可以編造一個故事,將“撇然”與冷漠的態度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人對他人的求助漠不關心,他用手指推開,然后冷冷地說:“撇然不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撇然”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漠然”、“冷漠”等。這些成語都與冷漠的態度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我的問題撇然一笑,不肯幫助我。
2. 初中生:老師對我的建議撇然不屑一顧,我感到很失望。
3. 高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他撇然一笑,表示不在意。
4. 大學生:面對社會的競爭,他撇然不理,選擇了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