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qiè chǐ fǔ xīn ㄑㄧㄝ ˋ ㄔㄧˇ ㄈㄨˇ ㄒㄧㄣ切齒拊心(切齒拊心)
亦作“ 切齒腐心 ”。 咬牙捶胸。極端痛恨貌。《戰國策·燕策三》:“ 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史記·刺客列傳》引作“切齒腐心”。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五》:“ 引之 曰:腐讀為拊。《爾雅》曰:辟,拊心也。 郭 注謂椎胸也。《燕策》正作‘拊心’。”《東周列國志》第九七回:“ 齊襄王 問於 須賈 曰:‘昔我先王,與 魏 同兵伐 宋 ,聲氣相投。及 燕 人殘滅 齊 國, 魏 實與焉。寡人念先王之仇,切齒腐心!’”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切齒拊心
成語(Idiom):切齒拊心
發音(Pronunciation):qiē chǐ pā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切齒:咬牙切齒;拊心:拍打胸口。形容非常憤怒、痛心或悲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切齒拊心形容憤怒到了極點,心痛到了極點,或者非常悲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對某件事情非常憤怒、痛心或悲痛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一段描寫:“齊景公游覽于北海之上,順風而歸,船楫擊楫,吹笛鼓琴;沿岸而走,獵于芳草之中。曰:‘吾樂得無憂乎!’齊景公曰:‘吾忘年耦也。’召公曰:‘臣聞之,有憂無樂,無憂有樂。夫子之憂,以及其民;夫子之樂,以及其民。方今之時,民無憂者,君憂之;民無樂者,君樂之。夫子之憂,以及其民,則非夫子之憂也;夫子之樂,以及其民,則非夫子之樂也。’齊景公曰:‘善!已矣!若此,則必有所失也。’齊景公曰:‘吾聞之君子不憂不樂,若有憂樂,必有所失。今夫子之憂樂,必有所失。’召公曰:‘夫子之憂,其如囁呫,其如切齒拊心,其如涕泣如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動詞短語組成,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消息后,切齒拊心地表達了對不公正行為的憤怒。
2. 她切齒拊心地看著那個背叛了她的人,心中充滿了痛苦和悲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切齒拊心”想象成一個非常憤怒的人,咬牙切齒地拍打自己的胸口,表達內心的痛苦和悲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憤怒、痛心或悲痛的成語,如“怒發沖冠”、“悲痛欲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到有人欺負小貓咪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切齒拊心。
2. 初中生:聽說我的朋友被誤解了,我感到切齒拊心,想為他辯護。
3. 高中生:看到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我切齒拊心,希望能為社會做出改變。
4. 大學生:考試前被偷了手機,我切齒拊心,因為里面有很多重要資料和備考資料。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