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怙
成語(Idiom):恃怙(shì hù)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依賴、倚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恃怙指依賴、倚仗他人的力量或地位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依賴他人的不正當行為,暗示了過度依賴他人會導致自身能力和獨立性的喪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恃怙常用于批評那些靠關系、權力等來謀取私利、得到特殊待遇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努力工作,而是依賴他人的幫助或背景來取得成功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恃怙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宣公十年》。故事中,齊國的宣公派人去楚國求援,楚國的公子光為了向齊國表示忠誠,派遣軍隊前往幫助齊國。然而,在楚軍到達之前,宣公聽說了晉國要進攻楚國的消息,于是立即撤回了求援的請求。公子光得知后非常憤怒,他對齊國的使者說:“我本來是因為你們的請求才派兵來幫助你們的,現在你們卻撤回請求,這是在恃怙我楚國的力量!”從此,恃怙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依賴他人力量而不自立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恃怙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恃”和“怙”兩個字組成。其中,“恃”是動詞,表示依賴、倚仗;“怙”是名詞,表示他人的力量或地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會恃怙父母的關系,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未來努力過。
2. 這個人總是恃怙領導的權力,不努力工作卻想得到晉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恃”和“怙”兩個字分別與“依賴”和“倚仗”這兩個近義詞聯系起來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另一個人的背上,表示依賴他人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恃怙相關的成語,例如“恃才傲物”、“恃強凌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恃怙班長的力量,不敢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2. 初中生:有些同學恃怙家里有錢,不愿意和其他人合作做團隊作業。
3. 高中生:他通過恃怙家族的背景,成功獲得了一個高薪工作。
4. 大學生:他總是恃怙老師的關系,從來不自己努力尋找實習機會。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恃怙”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