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齒
病齒(bìng chǐ)
發音:bìng chǐ
基本含義:形容牙齒有病。比喻行為不正派,品德不端正。
詳細解釋:病齒是由“病”和“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病齒原指牙齒有病,后來引申為比喻人的行為不端正,品德敗壞。用來形容人的道德敗壞程度非常嚴重,如同患有牙病一般。
使用場景:常用于文言文或正式場合,用來批評那些品德敗壞、行為不端正的人。
故事起源:《莊子·養生主》記載了一個關于病齒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位名叫昆侖的人,他的牙齒非常堅固,從不生病。一天,他去看望一個朋友,朋友問他為什么牙齒那么健康。昆侖回答說:“我的牙齒從小就有病,所以我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從不吃甜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病齒在現代漢語中有貶義,但在古代卻是一種正面的品質。
成語結構:主謂結構,由形容詞“病”和名詞“齒”組成。
例句:
1. 他雖然年紀輕,但已經是個病齒了,連朋友都背叛了他。
2. 這個公司的老板是個病齒,他經常欺騙顧客,賺取不義之財。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牙齒生了病,變得黑黃、腐爛,這個人的品德也變得不正派了,行為不端正了。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品德有關的成語,如“敗壞風氣”、“道貌岸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個病齒,經常欺負同學。
初中生:那個學生作弊被老師發現了,真是個病齒。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受賄,品德真是病齒不堪。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