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縷
基本解釋
布與線。亦泛指織物。《晏子春秋·諫上五》:“ 晏子 乃返,命 稟 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絶食者,使有終月之委。”《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成語(Idiom):布縷
發音(Pronunciation):bù l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情或計劃有條不紊、安排得井井有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布縷是指紡織時,經過細心安排的紗線或織物,形容事情或計劃有條不紊、安排得井井有條。比喻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安排得井然有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工作、計劃、安排等方面,表達有條不紊、有秩序的意思。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叫公魚的人,他非常善于紡織,織出的布匹非常整齊美觀。后來,人們就用“布縷”來形容事情有條不紊、安排得井井有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都是形容詞,沒有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總是布縷有序,從不馬虎。
2. 這個計劃安排得很布縷,一點也沒有疏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紡織布匹,細心地安排紗線,使之有條不紊,形成一個整齊美觀的布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布縷相關的成語,如“有條不紊”、“有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總是布縷有序地講解,我們都能聽懂。
2. 初中生:我喜歡參加學校的組織活動,因為他們的安排總是布縷有序,很有趣。
3. 高中生:考試前,我會制定一個布縷有序的學習計劃,以提高效率。
4. 大學生:在大學里,學習和生活都需要布縷有序地安排,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5. 成年人:工作中,我們要做到布縷有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