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狀
基本解釋
切合情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故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芥。”
成語(Idiom):切狀
發音(Pronunciation):qiè zh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或事物的形狀非常整齊、準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切狀是由動詞“切”和名詞“狀”組成的成語。切指用刀或其他工具將物體切割成均勻的形狀,狀表示形態、外表。切狀形容物體或事物的形狀非常整齊、準確,沒有任何不規則或雜亂的部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切狀常用于描述物體的形狀,尤其是與刀具相關的物品或工藝。可以用來形容切割食物時的整齊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工藝品或建筑物的外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切狀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可能是由于中國人注重細節和精確性的傳統美德而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廚師的刀工非常熟練,切出的蔬菜片片都切狀。
2. 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每個筆畫都切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切狀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廚師在切割食物時,他的動作整齊流暢,每一刀都切出了完美的形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切狀相關的成語,如“切理會通”、“切中時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用剪刀把紙剪成了切狀。
初中生:他的幾何作業做得很好,每一個圖形都切狀。
高中生:這幅畫的線條非常整齊,每一筆都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