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
成語(Idiom):泥瓦匠
發音(Pronunciation):ní wǎ j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從事簡單、粗重的體力勞動,沒有技術含量,地位低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泥瓦匠是由“泥”、“瓦”和“匠”三個詞組成。泥瓦匠最初是指建筑工人中負責泥水砌筑和瓦片鋪設的人。后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比喻從事簡單、粗重的體力勞動,沒有技術含量,地位低下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貶低和諷刺某些工作或職業的地位低下,或者形容某人的工作重復、枯燥乏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泥瓦匠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建筑工人的工作。在古代,建筑工人中的泥水匠主要負責抹泥砌墻,瓦匠則負責鋪設瓦片。由于這兩個工種相對簡單且體力勞動較重,地位較低,因此形成了“泥瓦匠”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泥瓦匠”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是個泥瓦匠,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2. 這份工作太泥瓦匠了,每天都是重復的勞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身穿工作服,手上沾滿泥巴的泥瓦匠,表示他從事的是簡單、粗重的體力勞動,沒有技術含量,地位低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建筑工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其他類似的貶低職業地位的成語,如“農夫”、“苦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當泥瓦匠,我要當一名科學家。
2. 初中生:他覺得自己的工作像泥瓦匠一樣,每天都是重復的勞動。
3. 高中生:我不希望將來成為一個泥瓦匠,我想追求更高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