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工
散工(sàn gōng)
發音:sàn gōng
基本含義:散工是指雇傭工人短期工作或臨時工作的一種形式。
詳細解釋:散工是指雇主臨時聘用工人進行短期工作的一種形式。散工通常不受長期勞動合同的約束,工作時間、工資、福利等方面的待遇都相對較低。這種形式的工作通常是臨時性的,用于滿足雇主在特定時間段內的勞動需求。
使用場景:散工通常出現在工程建設、農業收割、臨時增加的訂單等場景中。在這些情況下,雇主需要短期雇傭工人來完成工作,而散工則成為一種靈活、快捷的解決方案。
故事起源:散工一詞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在農忙季節,農民需要雇傭其他人來幫助完成農作物的種植和收割工作。這些被雇傭的工人通常是臨時的,只在特定的季節或時間段內工作,因此被稱為散工。
成語結構:散工的結構是“散”和“工”,其中“散”表示分散、分開的意思,“工”表示工作。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臨時工作的含義。
例句:
1. 這個農場在收獲季節時會雇傭一些散工來幫忙。
2. 他只是一名散工,沒有固定的工作地點。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散工”與“臨時工作”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詞語。想象一個工人在不同的工作場所之間來回走動,就像散開的工作一樣。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和雇傭制度感興趣,可以深入研究中國的勞動法和勞動合同制度。這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散工這種短期雇傭形式在中國社會中的角色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爸爸在農忙時會雇傭一些散工來幫助他種地。
2. 初中生(13-15歲):我姐姐在假期期間找了一份散工,幫助老板整理文件。
3. 高中生(16-18歲):我打算在暑假期間找一些散工來掙點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