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濟苦憐貧
發音(Pronunciation):jì kǔ lián p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幫助困苦的人,同情貧窮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濟苦憐貧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濟苦”和“憐貧”兩個部分組成。濟苦指的是幫助、援助困苦的人,憐貧指的是同情、關心貧窮的人。這個成語強調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和援助,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濟苦憐貧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樂于助人,關心弱勢群體,以及愿意幫助那些困苦和貧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表達對他人困境的同情和關懷,以及提倡互助和公益事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濟苦憐貧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宋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楊靖宇的將軍,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帶領著部隊為民眾提供物資和幫助,特別是對困苦和貧窮的人格外關懷。他的行為感動了很多人,并且被后人稱為“濟苦憐貧”。這個成語就是為了紀念他的善行而產生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捐款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真是個濟苦憐貧的好人。
2. 在他困難的時候,朋友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真是濟苦憐貧的典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濟苦憐貧”拆解為“濟苦”和“憐貧”,分別表示幫助困苦和同情貧窮。可以聯想到一個人在困難時,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和幫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救急扶危”、“施舍”、“仁心仁術”等,來擴大對互助和關懷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幫助了一個丟失的小狗,因為我是一個濟苦憐貧的小朋友。
2. 中學生:我們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捐贈學習用品,體現了濟苦憐貧的精神。
3.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濟苦憐貧,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