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俎樽折沖
發音(Pronunciation):zǔ zūn zhé c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勇猛無畏,奮不顧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俎,古代祭祀時放置祭品的石臺;樽,古代盛酒的器皿;折沖,沖鋒陷陣。成語“俎樽折沖”意為勇猛無畏地奮不顧身地向前沖鋒陷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英勇無畏,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態。適用于描述軍人、運動員、救援人員等在關鍵時刻毫不猶豫地向前沖鋒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項羽在巨鹿之戰中,為了激勵士氣,親自率領百騎沖進敵陣,沖得敵軍措手不及。后來,人們用“俎樽折沖”來形容勇猛無畏的英雄氣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難面前,我們要像勇士一樣俎樽折沖。
2. 他是個不怕困難的人,總是能俎樽折沖,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俎樽折沖”聯想為一個勇猛無畏的士兵,手持俎和樽,勇往直前沖向敵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戰爭史,了解勇猛無畏的英雄人物,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奮不顧身”、“英勇無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他俎樽折沖,勇往直前。
2. 初中生:他在籃球比賽中俎樽折沖,為球隊贏得了勝利。
3. 高中生:面對困難,我們要勇往直前,像項羽一樣俎樽折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