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
成語(Idiom):周伯
發音(Pronunciation):zhōu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君子行事公正、廉潔無私的道德風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周伯源于《論語·子路》一章,原文為:“周伯玉帛其亡也,哀傷之,自其變也,吾未嘗有所失。”其中,“周伯”是孔子的學生子路的名字,他在失去貴重的玉帛時表現出的淡然態度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被視為君子風范的典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利益誘惑時能夠保持公正、不受物質誘惑的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論語》記載,孔子的學生子路曾經因為失去貴重的玉帛而感到傷心,但他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表現出了君子的風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君子的道德風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周伯”和“玉帛其亡也”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巨大利益的誘惑時始終保持了周伯的風范。
2. 他的行為充滿了周伯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周伯”與“君子風范”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有關君子風范的成語,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像周伯一樣,做一個有道德風范的人。
2. 初中生:面對誘惑,我們應該像周伯一樣保持廉潔的品德。
3. 高中生:周伯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
4. 大學生: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需要像周伯一樣保持公正,不受物質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