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ú jī zhī yán ㄨˊ ㄐㄧ ㄓㄧ ㄧㄢˊ無稽之言(無稽之言)
沒有根據、無從查證的話。《書·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荀子·正名》:“無稽之言,不見之行,不聞之謀,君子慎之。” 楊倞 注:“無稽之言,言無考驗者也。”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投吳》:“愿主公即日赦之,勿聽無稽之言也。” 清 林則徐 《會札劉蔣二丞傳諭義律飭令空躉等船開行》:“乃聞﹝ 義律 ﹞到 澳 之后,頗近昏迷,致有此等無稽之言。”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無稽之言
成語(Idiom):無稽之言
發音(Pronunciation):wú jī zhī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毫無根據、完全沒有事實依據的言論或謠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稽之言是一個貶義詞語,用來形容沒有任何根據、毫無事實依據的言論或謠言。這種言論通常是虛構的、荒謬的,完全無法被證實或信任。無稽之言往往是為了誤導他人或達到某種不良目的而散布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稽之言可以用來指控別人散布謠言或編造虛假信息的行為。它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毫無根據地發表評論或提出論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當聽到別人傳播謠言或散布虛假信息時,我們可以使用無稽之言來形容這種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公冶長》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孔子與公冶長的對話。孔子問公冶長是否聽說過什么無稽之言。公冶長回答說:“有。”孔子問:“你聽到了,為什么不加以阻止呢?”公冶長回答說:“如果我阻止了,那這個無稽之言就不會傳播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于無稽之言,我們應該及時阻止并糾正,以免誤導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稽之言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稽”表示毫無根據,沒有事實依據,“之”是一個連接詞,用來連接“無稽”和“言”,表示這種毫無根據的言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言,根本不值得相信。
2. 這些謠言都是無稽之言,你不應該輕易相信。
3. 不要隨意傳播無稽之言,以免誤導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無稽之言”與“沒有根據的言論”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將“無稽之言”想象成一個空中樓閣,沒有任何支撐,完全沒有根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謠言、虛假信息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謠言滿天飛”、“捏造事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說我把他的鉛筆弄丟了,但這完全是無稽之言。
2. 初中生:有人散布了一個關于明星的無稽之言,結果引發了很多爭議。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對網絡上的無稽之言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