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徵
成語(Idiom):納徵
發音(Pronunciation):nà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接納徵求,迎合好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納徵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納”指接納、接收,而“徵”指征求、尋求。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接納他人的請求或征求他人的意見,以迎合對方的好意或要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納徵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接受他人的請求或征求他人的意見的情景。它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非常懂得顧及他人的感受,能夠迎合對方的要求,以達到和諧相處的目的。此外,納徵也可以用于指一個人在決策時會考慮他人的意見,以便得到更全面的信息和建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納徵這個成語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據考證,它最早出現在《左傳》這本古代典籍中。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重視和諧相處和顧及他人的感受,所以納徵成為了一種描述這種美德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納徵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納”和“徵”都是單獨的詞語,但在這個成語中,它們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能夠納徵他人的意見,因此在團隊中非常受歡迎。
2. 在做決策時,我們應該納徵各方的意見,以便做出更好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納徵”與“接納他人的征求”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征求他人的意見時非常懂得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樣就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納徵類似的成語,如“納婿”、“徵兵”等。通過學習更多的成語,你可以豐富自己的中文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納徵了我們的建議,改變了學校的午餐菜單。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的班長總是納徵同學們的意見,讓大家都能參與到班級事務中來。
3. 高中生:學校領導納徵了學生會的建議,決定增加體育活動的課時。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納徵團隊成員的意見,以便做出更好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