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札
基本解釋
謂五谷歉收,疾疫流行。《周禮·地官·司關》:“國兇札,則無關門之徵。”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兇,謂兇年饑荒也;札,謂疾疫死亡也。 越 人謂死為札。”《周禮·地官·均人》:“兇札則無力政,無財賦。” 賈公彥 疏:“兇謂年穀不孰,札謂天下疫病。”《隋書·食貨志》:“若艱兇札,則不徵其賦。”
成語(Idiom):兇札
發音(Pronunciation):xiōng z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兇險的命運或不幸的預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兇札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兇”和“札”。其中,“兇”表示兇險、不幸,而“札”則指代預兆、征兆。兇札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預示兇險或不幸的征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兇札常常用來形容一些不祥的預兆或不幸的跡象。可以用于描述人們的命運、預測未來的發展或者某種預示事件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兇札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不利的情況,比如說某個項目的前景不好或者某個人的運氣不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兇札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這個成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占卜文化。在古代,人們相信通過觀察天象、解讀卜筮或者研究吉兇預兆來預測未來的命運。兇札正是其中一種描述不祥預兆的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兇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生辰八字有兇札,所以一直運氣不佳。
2. 據說這個地方發生了兇札,所以大家都不敢去。
3. 這個項目的前景不容樂觀,可以說是個兇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兇札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手中拿著一張預示不祥的紙片,這個紙片上寫著“兇”,形成了兇札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于占卜文化、命運預測等方面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卜筮文化,以及與之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做了一個噩夢,好像是兇札。
2. 初中生:他的考試成績一直不好,真是個兇札。
3. 高中生:聽說這個地方有兇札,所以大家都不敢去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