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貲
基本解釋
亦作“ 無資 ”。1.無可估價;不可計算。《管子·山權數》:“﹝君﹞召 丁氏 而命之曰:‘吾有無貲之寳於此,吾今將有大事,請以寳為質於子。’” 漢 劉向 《說苑·雜言》:“閔世之亂,憂主之危,以無貲之身,涉蔽塞之路……豈不惑哉!”《北史·藝術傳下·李修》:“本郡士門、宿官,咸相交昵,車馬金帛,酬賚無貲。”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賣柴之利,已自無貲,況諸器物,其利十倍。”亦指無價之貴物。《管子·山權數》:“之龜為無貲,而藏諸泰臺。”
(2).沒有錢財。《東觀漢記·桓榮傳》:“﹝ 桓榮 ﹞少勤學……貧窶無資,常客傭以自給。”《北史·賈思伯傳》:“ 思伯 與弟 思同 師事 北海 陰鳳 。業竟,無資酬之, 鳳 遂質其衣物。”《新唐書·馬周傳》:“﹝ 周 ﹞為御史時,遣人以圖購宅,眾以其興書生,素無貲,皆竊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云翠仙》:“千金在室,而慮飲博無貲耶?”
成語(Idiom):無貲
發音(Pronunciation):wú z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財富或財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貲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沒有財富或財產。它表示一個人的財產非常少或者完全沒有。這個成語強調了貧窮或貧困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貲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經濟狀況非常困難,或者指一個人沒有任何財產。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貧困程度或者財富缺乏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貲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作子貢的學生去拜訪孔子。他問孔子:“如果一個人沒有財富,怎么能夠為國家做貢獻?”孔子回答說:“一個人即使沒有財富,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為國家做出貢獻。”這個故事傳承下來,形成了成語“無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無”表示沒有,第二個字“貲”表示財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生活貧困,一直過著無貲的日子。
2. 雖然他無貲,但他仍然樂觀面對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無貲”與“無資(wú zī)”相聯想來記憶。無貲和無資的發音相似,而且意思也相近,都表示沒有財富或財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有關財富和經濟的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財富相關的成語,如“富可敵國”、“一擲千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家附近有一個無貲的老人,我們應該幫助他。
初中生:雖然他無貲,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很多年輕人都擔心自己將來會變得無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