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云
基本解釋
(1).古代觀察天象以占吉兇,并加以記錄。語本《左傳·僖公五年》:“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為備故也。” 楊伯峻 注:“云物,古有兩義。《太平御覽》八引《左傳》舊注云:‘云,五云也;物,風、氣、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為二。然《周禮·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兇、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眾 、 鄭玄 皆謂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黃五色也。 杜 注亦云:‘云物,氣色災變也。’其義亦同兩 鄭 ,是以云物為一。蓋古禮,國君於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臺以望天象(或日旁云氣之色),占其吉兇而書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占者,覘也。星辰飛伏,伺候乃見,登觀書云,故曰占也。”
(2). 宋 人詩文多以“書云”指冬至。 宋 李曾伯 《雪夜不寐偶成》詩:“底事陽和尚未回,書云已久未逢梅。” 宋 洪邁 《容齋四筆·用書云之誤》:“今人以冬至日為書云,至用之於表啟中。雖前輩或不細考,然皆非也…… 漢明帝 永平 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 光武 畢,登 靈臺 觀云物,尤為可證。”
成語(Idiom):書云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y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書籍極多,如云彩一樣密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書云”指的是書籍非常多,像云彩一樣密集。形容書籍數量眾多,如同云朵一樣遮天蔽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圖書館、書店或個人藏書極多的情況下。也可用來形容某人的知識淵博,學識豐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石崇的人,他非常喜歡讀書,家中藏書眾多。他的書籍堆積如山,如云朵一般密集,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書店的藏書量真是書云,讓人目不暇接。
2. 那位學者的書房里擺滿了書云,他的學識可見一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書如云”來記憶這個成語,形象地表示書籍數量眾多,如同云朵一樣密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書籍相關的成語,如“滿紙春風”、“紙上談兵”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書包里有書云,每天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
2. 初中生:學校圖書館里的書云讓我目不暇接,我每天都能找到新的書籍閱讀。
3. 高中生:我喜歡去書店,因為那里有書云,我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書籍。
4. 大學生:我的導師的書房里擺滿了書云,他的學識真是令人敬佩。
5. 成人:我在家里建了一個小圖書館,里面的書云讓我感到無限的知識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