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竹
基本解釋
典出《后漢書·郭伋傳》:“調 伋 為 并州 牧…… 伋 前在 并州 ,素結恩德,及后入界,所到縣邑,老幼相攜,逢迎道路。所過問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設幾杖之禮,朝夕與參政事,始至行部,要 西河 美稷 ,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 伋 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 伋 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 伋 謂別駕從事,計日當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 伋 為違信於諸兒,遂止于野亭,須期乃入。”后以“馭竹”謂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惠及百姓,受到兒童歡迎。 唐 駱賓王 《餞鄭安陽入蜀》詩:“ 劍門 千仞起,石路五丁開。海客乘槎渡,仙童馭竹回。”
成語(Idiom):馭竹
發音(Pronunciation):yù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掌握技藝,能夠熟練運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馭竹是由“馭”和“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原指駕馭竹筏,后泛指掌握技藝,能夠熟練運用。比喻能夠駕馭自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或技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技能上非常熟練,能夠駕馭自如,靈活運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馭竹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水上交通工具。古代人用竹子制作竹筏,用來渡河或者航行。駕馭竹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經驗,只有掌握這些技藝的人才能夠安全地駕馭竹筏。后來,人們將這種駕馭竹筏的技藝比喻為掌握某種技能或知識,能夠熟練運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編程方面馭竹無數,能夠輕松解決各種難題。
2. 這位廚師在烹飪技藝上馭竹有術,能夠烹制出各種美味佳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駕馭著一艘竹筏,自如地航行在水面上,象征著自己掌握某種技能或知識,能夠熟練運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書籍或者參與相關的培訓來進一步學習和提高自己在某個領域的技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畫畫方面馭竹有術,能夠畫出漂亮的圖畫。
2. 初中生:他在數學競賽中馭竹無數,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3. 高中生:她在寫作方面馭竹有術,能夠寫出優秀的作文。
4. 大學生:他在編程方面馭竹無數,開發了一款非常受歡迎的手機應用程序。
5. 成人:我在管理團隊方面馭竹有術,能夠高效地組織和管理團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