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緒
基本解釋
[釋義]
(名)復雜紛亂的事情中的條理。
[構成]
并列式:頭+緒
[例句]
沒有頭緒。(作賓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main threads (of a complicated affair); lead; clue
詳細解釋
◎ 頭緒 tóuxù
[main threads (of a complicated affair)] 端緒;線索
茫無頭緒
(1).事物發展的脈絡或探求問題的門徑;事情的條理。 漢 蔡邕 《上漢書十志疏》:“參思圖牒,尋繹度數,適有頭緒。” 明 朱國禎 《高先生墓志銘》:“頭緒雖多,儘做得出。” 清 惲敬 《與姚秋農書》:“ 敬 江 右之事,如治亂絲,千萬頭緒,止一人手力,是以奉書 王奉新 之后,并未發書。”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北新辦事,似愈加沒有頭緒。”
(2).比喻心思意緒。 唐 鮑溶 《秋懷》詩之二:“心如繅絲綸,展轉多頭緒。” 宋 黃庭堅 《次韻王稚川客舍》之二:“身如病鶴翅翎短,心似亂絲頭緒多。”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八:“甲板上獨坐,無頭緒的想起昨天車站上的繁雜的木屐聲,和前天船上禮拜,他們唱的‘上帝保佑我母親’之曲,心緒很雜亂不寧。”
(3).指扎頭發的線繩。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髻角兒如鴉,頭緒兒白。” 凌景埏 校注:“紥頭髮的綫繩。”
成語(Idiom):頭緒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的線索、脈絡或情況的開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頭緒是一個名詞,用來形容事情的發展脈絡或線索。它可以指示某個事件或問題的起點,也可以用于描述某個情況的基本情況或概貌。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或情況時,如果能夠找到頭緒,就意味著我們能夠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從而更好地處理和解決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頭緒常用于描述解決問題、分析情況、研究課題等方面。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需要找到頭緒來了解情況、分析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在學習中,我們也需要找到頭緒來理解知識的脈絡和邏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律歷志》中有記載:“頭緒,事始也。”這句話意思是頭緒是事情的開端。后來,人們將這個詞語引申為指事情的線索或脈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頭緒是一個名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先理清頭緒,再制定解決方案。
2. 這個問題的頭緒很復雜,需要仔細分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頭緒與“頭腦思維”聯系起來進行記憶。頭腦思維是指思考問題時需要有條理、有邏輯地進行,而頭緒正是幫助我們理清思維脈絡的線索和線索。通過將頭緒與頭腦思維進行聯想,可以更好地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頭緒相關的成語,如頭緒百出、頭緒紛繁等,以擴展對頭緒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找到了閱讀文章的頭緒,開始寫作業了。
2. 初中生:老師講解的內容很有頭緒,我們都聽得很明白。
3. 高中生:考試前,我先整理好知識點的頭緒,再進行復習。
4. 大學生:在研究課題時,我花了很多時間找到頭緒,才能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