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閉門不納
發音(Pronunciation):bì mén bù n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接納外來的人或事物,拒絕與人交往或接納新的觀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閉門不納是由“閉門”和“不納”兩個詞組合而成的成語。其中,“閉門”指關閉門戶,不讓人進入;“不納”指不接納、不收納。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一個人不愿接受外界的人或事物,拒絕與人交往或接納新的觀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閉門不納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固執守舊,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新觀念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批評某人不開放思維,不愿意接觸新的思想或改變自己的觀點。同時,它也可以形容某個團體、機構或國家對外界的封閉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閉門不納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策·齊策一》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齊國大夫孟嘗君招募人才的經歷。當時,孟嘗君在招募人才時,只接納自己認識的人,不愿接受外界的人才。最終,他因為閉門不納而錯失了很多優秀人才,導致齊國的發展受阻。這個故事成為了閉門不納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閉門不納,不愿接受新的觀念和建議。
2. 這個公司閉門不納,不接受外界的投資和合作。
3. 他固執守舊,一直閉門不納,不愿與人交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閉門”和“不納”兩個詞進行組合記憶。閉門就像是一個門戶關閉,不讓人進入;不納則表示不接納、不收納。將這兩個詞結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示一個人不愿接受外界的人或事物,拒絕與人交往或接納新的觀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閉門不納”相關的成語,如“閉門造車”、“閉門思過”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那個同學玩,他總是閉門不納,不愿意和別人交朋友。
2. 初中生:有些老師閉門不納新的教學方法,導致我們的學習效果不好。
3. 高中生:有些人對待異性的態度就是閉門不納,不愿意接受不同的觀念和文化。
4. 大學生:一些國家的政府對外國文化一直閉門不納,導致文化交流受限。
5. 成年人:他的思想一直很封閉,閉門不納新的觀點,很難與他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