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綬
基本解釋
兩條綬帶。 唐 代五品以上官員朝服所佩。 唐 皇甫曾 《國子柳博士兼領太常博士輒申賀贈》詩:“朝衣辨色處,雙綬更宜看。” 唐 李賀 《感諷》詩:“我待紆雙綬,遺我星星髮。” 唐 劉禹錫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步嫌雙綬重,夢入九城偏。”參閱《舊唐書·輿服志》、《新唐書·車服志》。
成語(Idiom):雙綬
發音(Pronunciation):shuāng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職高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雙綬是古代官員身上的一種裝飾品,用來表示高級官職。成語“雙綬”用來比喻官職的晉升和升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官員升職或者晉級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地位、身份或成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的官員在晉升到高級官職時,會被賜予雙綬作為裝飾。雙綬是高級官員的標志,代表著地位的提升。因此,成語“雙綬”就由此而來,成為了形容官員晉升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雙”和“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憑借出色的工作表現,終于戴上了雙綬。
2. 這位年輕的官員不到三十歲就獲得了雙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古代官員身上佩戴雙綬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將雙綬與官員的晉升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中國古代官職相關的成語,例如“金榜題名”、“朝三暮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考上大學,戴上雙綬。
2. 初中生:老師夸獎我在班級中的表現,說我將來有機會戴上雙綬。
3. 高中生:我要努力學習,爭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將來有機會獲得雙綬。
4. 大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在工作中有所成就,獲得職業生涯中的雙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