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施
成語(Idiom):賑施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賑濟貧困,施舍救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賑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由“賑”和“施”兩個字組成。賑的意思是賑濟、救助,施的意思是施舍、給予。賑施的基本含義是指在貧困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和救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賑施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對貧困困難的人進行幫助和救助的情景。可以用于表達對于弱勢群體的關心和援助,也可以用于描述個人或機構對于災區人民的慷慨解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賑施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宋國的國君子之和他的臣子們出征戰爭,國內貧困困難的人民無法生活。于是,子之的妻子孟姜女自愿去為貧困的人民施舍食物和衣物。她穿著薄弱的衣裳,赤足行走,寒冷的天氣也無法阻擋她的善行。人們看到孟姜女的行為后紛紛效仿,紛紛施舍給予貧困困難的人民。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表達賑濟貧困、施舍救助的成語賑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賑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賑”和“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災難中,許多人紛紛賑施,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2. 他常常積極參與慈善活動,賑施貧困的人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住故事起源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孟姜女穿著薄弱的衣裳,赤足行走,勇敢地去為貧困的人民施舍食物和衣物的情景,以此來記憶賑施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賑濟救助制度和慈善文化,學習其他與賑施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賑災、施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能參加慈善活動,賑施貧困的孩子們。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賑施活動,幫助災區的人們重建家園。
3. 高中生:面對貧困困難的人們,我們應該積極參與賑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