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眠
基本解釋
蠶初生至成蛹,蛻皮三四次。蛻皮時不食不動,成睡眠狀態。第三次蛻皮謂之三眠。 唐 李白 《寄東魯二稚子》詩:“ 吳 地桑葉緑, 吳 蠶已三眠。” 宋 惠洪 《次韻曾英發兼簡若虛》:“弟兄駿氣驥墮地,自憐老欲蠶三眠。”《醒世恒言·施潤澤灘闕遇友》:“北蠶三眠,南蠶俱是四眠,眠起飼葉,各要及時。”
指檉柳(即人柳)的柔弱枝條在風中時時伏倒。《三輔故事》:“ 漢 苑中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故檉柳又稱三眠柳。 明 徐渭 《子侯芳園》詩:“未羨三眠柳,那論并萼蓮。” 清 陸求可 《殢人嬌》詞:“東風偏急,三眠乍起,共波光爭碧。”
成語(Idiom):三眠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m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連續三天都能安然入睡,形容心境寧靜、無憂無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眠這個成語可以理解為連續三天都能夠安心入睡,沒有任何煩惱和憂慮。它強調了心境寧靜、無憂無慮的狀態,代表著人們心情舒暢、無所牽掛的生活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眠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心境寧靜、無憂無慮的狀態下度過連續三天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假期或放松的時候,完全放下心事,心情愉悅地休息了三天。也可以用于比喻某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內,完全沒有任何煩惱或擔憂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眠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暫無確切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眠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三”和“眠”。其中,“三”表示數量“三個”,“眠”表示“入睡”。整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很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放假了,我終于可以三眠了,好好休息一下。
2. 她工作太辛苦了,已經好久沒有三眠了。
3. 在這個煩悶的城市,很難找到三眠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眠”與“心境寧靜、無憂無慮”這些詞語聯系起來記憶。想象連續三天都能夠安心入睡,沒有任何煩惱和憂慮的情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了解三眠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還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睡眠和心境相關的成語,例如“一覺到天明”、“安眠如吾”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假了,我終于可以三眠了,可以玩上三天了。
2. 初中生:這次考試結束后,我打算好好休息,三眠一下,放松一下自己。
3. 高中生:學習壓力太大了,好久沒有三眠了,希望能盡快調整好心態。
4. 大學生:期末考試結束后,我計劃回家好好睡上三天的三眠,不再為學習煩惱。
5. 成年人:工作壓力很大,每天都希望能夠有三眠的時刻,放松自己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