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束
成語(Idiom):櫛束(zhì shù)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整齊劃一,井然有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櫛束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其中“櫛”是指梳子,“束”是指綁扎。櫛束原意是用梳子梳理頭發并綁扎起來,使其整齊劃一。引申為整齊有序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櫛束一詞多用于形容事物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工作、生活、組織等方面的整齊與有序,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為舉止有條不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櫛束一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櫛束有度。”這句話出自魯國大夫叔孫通的諫言,他建議國君應該整頓國家政務,使之有條不紊。后來,這句話逐漸演變為成語“櫛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管理非常櫛束,每個部門都有明確的職責和工作流程。
2. 這個學生的作業總是整齊劃一,櫛束得讓人贊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櫛束”與整齊劃一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用梳子梳理頭發并綁扎起來的過程,從而記住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整齊有序相關的成語,如“井井有條”、“井然有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的書包里的書本總是櫛束得整整齊齊。
2. 初中生(14歲):老師要求我們把課桌整理得櫛束一點,不能亂七八糟。
3. 高中生(17歲):參觀工廠時,我被車間內整齊的生產線和櫛束的工作環境所吸引。
4. 大學生(20歲):在團隊合作中,每個人都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工,以保持工作的櫛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