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則
基本解釋
(1).指衡量事物的五個標準。《漢書·律歷志上》:“權與物鈞而生衡,衡運生規,規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鈞權矣。是為五則。”
(2).謂帝王應恪守的五項法則。《國語·周語下》:“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順時,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 韋昭 注:“則,法也。謂象天、儀地、和民、順時、共神也。”
成語(Idiom):五則(wǔ zé)
發音(Pronunciation):wǔ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個規則或條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的規則或條款,通常用于描述規定、準則或原則。表示對某種事物的規定或限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描述,也可用于描述某種約定、規定或規范行為的準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五則”的故事尚未有明確的起源,但這個成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和禮儀規范。在古代,法律和制度通常以五個規則或條款的形式來制定,以確保社會秩序和公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則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數詞“五”和名詞“則”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根據公司的五則,員工必須每天準時上班。
2. 這個項目的成功取決于我們遵守五則的規定。
3.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行業的五則,對初學者非常有幫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則”與“五個規則”聯系起來,通過不斷重復和使用該成語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如“三綱五常”、“七上八下”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按照老師的五則,我們要遵守課堂紀律。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需要遵守學校的五則,以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
3. 高中生:考試時,我們必須按照考場的五則進行作答,遵守考試規則。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們需要遵守公司的五則,以展示自己的職業素質。
5. 成年人: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守社會的五則,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