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鐘鼓之色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gǔ zhī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臉色紅潤、光彩照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鐘鼓是古代宮廷中的樂器,其音色高亢激昂。鐘鼓之色比喻人的臉色紅潤、光彩照人,形容人健康、精神煥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的面色紅潤、健康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光彩奪目、生機勃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封禪書》中有“鐘鼓之色”一詞的記載,描述了封禪儀式中,漢高祖劉邦的面色紅潤、光彩照人,象征著天地之間的和諧。后來,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人的面色紅潤、光彩照人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鐘鼓”和“之色”兩個詞組成,其中“之色”表示狀態或特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最近恢復得很好,臉上已經有了鐘鼓之色。
2. 這幅畫色彩鮮艷,給人一種鐘鼓之色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鐘鼓的高亢激昂的音色,來想象人的臉色紅潤、光彩照人的狀態,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形容人的臉色的成語,如“紅光滿面”、“笑逐顏開”等,進一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跑步運動后,臉上露出了鐘鼓之色。
2. 初中生:他每天堅持鍛煉身體,所以他的臉上常常有鐘鼓之色。
3. 高中生:這位老師精神飽滿,臉上總是帶著鐘鼓之色。
4. 大學生:他在參加比賽后,臉上洋溢著鐘鼓之色。
5. 成年人: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他的面色恢復得很好,有了鐘鼓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