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政
基本解釋
議論政事。 漢 王充 《論衡·效力》:“治書定簿,佐史之力也;論道議政,賢儒之力也?!?宋 韓元吉 《讀<管子>》:“則 仲 之與 桓公 平日謀國議政者,其亦詳矣。”《清史稿·太宗紀二》:“﹝ 崇德 二年夏四月﹞丁酉,命固山貝子 尼堪 、 羅託 、 博洛 等預議國政。增置每旗議政大臣三人,集羣臣諭之曰:‘向者議政大臣額少……今特擇爾等置之議政之列,當以民生休戚為念,慎勿怠惰,有負朝廷?!?/p>
議政(yì zhèng)
發音:yì zhèng
基本含義:指人們就國家政治、政策等問題進行討論和決策。
詳細解釋:議政是指在政治層面上進行討論和決策的活動。它是一種民主政治的表現,通過各方面的意見交流和辯論,以達成共識或制定政策。
使用場景:議政通常出現在政府、政黨、學術機構、社會團體等組織中,用于討論重大的政治決策或政策制定。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民主社會中公民參與政治討論和決策的行為。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宗伯·大師》中,意思是指國家大事應該由眾人共同討論決策。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形容政治討論和決策的活動。
成語結構:議政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議”意為討論,第二個字“政”意為政治。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
1. 在這個會議上,各方代表就重大政策進行了長時間的議政。
2.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應該積極參與議政,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群人圍坐在一起,正在進行熱烈的討論和辯論,他們正在議政。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關于政治制度和民主原則的知識,以及各種政治活動和決策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進一步加深對議政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里每周都會進行一次班會,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像一個小小的議政會一樣。
2. 初中生:昨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學生代表大會,大家就學校的規章制度進行了熱烈的議政。
3. 高中生:政治課上,老師組織了一次模擬議政活動,我們分成幾個小組,就國家的重要政策進行了討論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