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懷
基本解釋
自己的心意。原為謙詞。 宋 蘇軾 《賀孫樞密啟》:“欣忭之至,徒切下懷。” 明 邵璨 《香囊記·投宿》:“[末]路途辛苦,諸公,尋宿歇如何?[浄]正合下懷?!薄督曛脂F狀》第九回:“ 紫旒 正在沒處消遣,聽了這話,正合下懷?!?梁斌 《播火記》四九:“ 馮 貴堂 一聽,彎下腰哈哈笑了,說:‘好,正中下懷!’”
猶忘懷。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有母 延氏 ,年七十五歲,見今病枕在床……切思父母之恩,未嘗頃刻下懷。” 元 無名氏 《符金錠》第二折:“他莫不是思念哥哥不下懷?!?/p>
英文翻譯
1.one's heart's desire
成語(Idiom):下懷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hu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中所想或所愿已經達到或得到滿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懷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心中所想或所愿已經達到或得到滿足的狀態。它表示人的內心滿足、無愧、安心的心情。下懷可以用來形容一種滿足感,例如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取得了預期的成果或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心情舒暢、滿意而無遺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懷常用于正面場合,用來形容人們心中的滿足和安心。例如,當你成功地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你可以說自己的心中萬分下懷;當你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你可以感到內心下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語“下懷”的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它在古代文獻中有所記載,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下”是動詞,表示達到或得到;“懷”是名詞,表示內心或心情。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心中所想或所愿已經達到或得到滿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心中感到萬分下懷。
2. 他經過多年的奮斗,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心情無比下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成語“下懷”:
1. 將“下懷”拆分成兩個部分,“下”和“懷”,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和發音。
2. 將“下懷”與滿足、安心的狀態聯系起來,形成直觀的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下懷”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滿足、安心相關的成語,例如“心滿意足”、“如愿以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心中感到萬分下懷。
初中生:經過努力,我順利通過了高中入學考試,心情無比下懷。
高中生:我得到了心儀已久的獎學金,感到內心下懷。
大學生:我在實習期間得到了導師的認可和贊賞,心中下懷,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職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