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黃
基本解釋
(1).亦稱“ 中黃伯 ”。古勇士名。《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奮 中黃 育獲 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呂延濟 注:“ 中黃伯 、 夏育 、 烏獲 ,皆古之力士也。”
(2).泛指勇士。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拒間》:“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黃?!?br>(3).指 中黃子 。傳說中的仙人。見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 宋 蘇軾 《和讀山海經》之四:“豈伊臭濁中,爭此頃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 中黃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 冷啟敬 ,隸 淮陽 ,遇異人,授 中黃 大丹。”
(4).指 黃帝 ?!?a href="/r_ci_b3b9ab01fe784ea29231f09758de6e23/" target="_blank">文選·張協<七命>》:“啟 中黃 之少宮,發 蓐收 之變商。” 呂延濟 注:“ 中黃 , 黃帝 也?!薄对企牌呋`》卷三:“ 黃帝 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於 鼎湖山 白日昇天,上登 太極宮 ,號曰 中 黃真人 。”
(5).黃石脂?!?a href="/r_ci_b3b9ab01fe784ea29231f09758de6e23/" target="_blank">文選·張衡<南都賦>》:“太一餘糧,中黃瑴玉?!?呂向 注:“中黃,謂石中﹝黃﹞子,黃石脂也?!?br>(6).中央。 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礪以五方之石,鑒以中黃之壤。” 唐 崔損 《五色土賦》:“眾色環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職;正色居上,所以表內附于中黃?!?宋 范仲淹 《明堂賦》:“耽然太室,儼乎中黃。”
(7).指黃道。 晉 成公綏 《天地賦》:“ 望舒 弭節於九道, 羲和 正轡於中黃?!?唐 李乂 《奉和三會寺應制》:“ 漢 闕中黃近, 泰山 太白連?!?br>(8).帝王府庫名?!?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桓帝紀》:“芝草生中黃藏府?!?李賢 注引《漢官儀》:“中黃藏府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 三國 魏 曹植 《自誡令》:“豐賜光厚,訾重千金,損乘輿之副,竭中黃之府?!?br>(9).中營。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効足中黃,殉驅馳兮。” 劉良 注:“中黃,中營也;以身從物曰徇。言効天子之營以從驅馳。”
(10).古指人體的橫膈膜。 明 高攀龍 《文學景耀唐公墓志銘》:“吾嘗讀 旌陽許仙 書,見其所云中黃者,人身膈膜也,膈下體穢濁之氣,不得薰心府?!?br>(11).泛指腹中。《封神演義》第三二回:“ 天化 在花籃中取出仙藥,用水研開,把劍撬開上下牙關,灌入口內,送入中黃,走三關,透四肢,須臾轉八萬四千毛竅?!?/p>
成語(Idiom):中黃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hu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中央政權的勢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黃一詞源于古代傳說中的五色石,五色石被認為是天地之間的連接物,象征著中央權力和統治。因此,中黃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中央政權的勢力范圍,也可以指代中央政權本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黃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國家、政府或中央權力的范圍或勢力??梢杂脕硇稳葜醒胝嗟目刂屏α恳约捌鋵Φ胤秸嗟挠绊懥Α?/p>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黃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描述周朝時期國家中央政權的勢力。在古代中國,中央政權通常被視為天命所歸,因此中黃也被視為一種神圣和至高無上的權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表示中央,指代中央政權;“黃”表示黃土,也指代地方政權。兩者結合,表示中央政權的勢力范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中黃已經擴張到了邊境地區。
2. 中央政府通過各種手段鞏固自己的中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黃成語與中央政權的權力聯系起來。想象中央政權就像一塊黃色的土地,覆蓋著整個國家。通過將中央政權與黃色土地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歷史中的中央政權的發展和演變,可以更好地理解中黃這個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中黃是國家的中央政權,掌握著全國的大權。
2. 初中生:中黃代表著中央政權的勢力范圍,影響著整個國家的政治局勢。
3. 高中生:學習歷史可以了解不同朝代的中黃,以及中央政權對地方政權的控制和影響。
4. 大學生:研究中黃的歷史變遷可以深入理解中國政治的演變過程。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