瘞繒
成語(Idiom):瘞繒(yì zēng)
發音(Pronunciation):yì z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掩埋尸體,也比喻深藏不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瘞,掩埋;繒,尸體的臟器。瘞繒原指掩埋尸體時將尸體內臟連同尸體一同埋葬。后來也用來比喻藏匿、隱藏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內心深處隱藏著某種感情或秘密,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事物被隱藏、不為人所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瘞繒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村莊里住著一位年輕的寡婦,她的丈夫在戰亂中去世了。寡婦為了紀念丈夫,決定將他的尸體埋在自家的后院里。但是,由于當時戰亂紛爭,村莊里經常有敵人來搶劫,寡婦擔心尸體被盜,于是她將丈夫的內臟和尸體一起埋在了地下,以保護丈夫的尸體不被發現。后來,人們用“瘞繒”來形容這種深藏不露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瘞繒由兩個漢字組成,瘞和繒,瘞作為動詞,表示掩埋;繒作為名詞,表示尸體的臟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看上去很正經,但實際上他心里瘞繒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2. 這個問題一直瘞繒在我們心底,我們都不敢說出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夜晚悄悄地將尸體和內臟埋在地下,深藏不露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葬禮習俗和傳統觀念,以及與瘞繒相關的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把自己的秘密瘞繒在心底,不敢告訴別人。
2. 中學生(13-18歲):她瘞繒著自己對他的喜歡,不敢表白。
3. 大學生(19-22歲):他一直瘞繒著自己不滿的情緒,不敢與家人溝通。
4. 成年人(23歲以上):她瘞繒著自己的過去,不愿意再提起。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瘞繒”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