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伯
基本解釋
(1).指 周 初分別主管東方和西方諸侯的兩位重臣 周公 和 召公 。《孔叢子·居衛》:“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謂之二伯。”《禮記·王制》:“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 鄭玄 注:“自 陜 以東, 周公 主之,自 陜 以西, 召公 主之。” 宋 王安石 《對難》:“ 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誅二叔。”
(2).指 齊桓公 晉文公 兩位霸主。《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二伯。” 范寧 注:“二伯,謂 齊桓 晉文 。” 晉 劉琨 《重贈盧諶》詩:“ 重耳 任五賢, 小白 相射鉤。茍能隆二伯,安問黨與讎?”
(3).指 周文王 與 齊桓公 。《晉書·石勒載記上》:“昔 周文 以三分之重,猶服事 殷朝 ; 小白 居一匡之盛,而尊崇 周室 。況國家道隆 殷 周 ,孤德卑二伯哉!”
英文翻譯
1.di-primary
成語(Idiom):二伯
發音(Pronunciation):èr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叔伯父親的兄弟,有時也用來泛指叔伯父親的兄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伯是一個家族稱謂,用來指代叔伯父親的兄弟。在中國傳統家庭中,叔伯父親的兄弟通常被稱為“二伯”。有時,二伯也可以泛指叔伯父親的兄弟,不限于具體的家庭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家庭場景,特別是在談論親戚關系時。它可以用來描述叔伯父親的兄弟,也可以用來泛指叔伯父親的兄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伯作為一個家族稱謂,起源于中國傳統的家庭結構和親戚關系。在古代社會,家族關系非常重要,人們通常用稱謂來表示親屬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二”表示“第二”,“伯”表示“兄長”,合在一起表示叔伯父親的兄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二伯是一個非常慈祥的人。
2. 我的二伯家住在鄉下,很少回城市。
3. 我的二伯是我爸爸的親兄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二伯”與叔伯父親的兄弟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你可以想象叔伯父親有兩個兄弟,其中一個被稱為“二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傳統家庭結構和親戚關系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二伯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二伯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他經常幫我解答數學題。
2. 初中生:我家的二伯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他總是照顧和關心我們。
3. 高中生:我的二伯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在生意上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