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
基本解釋
(1).道教經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稱“三洞”。言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見《云笈七籤》卷六引《道門大論》。 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銘》:“又有受持 黃 老 ,好尚神仙,職在三洞,身帶八景,更竭丹款,復共奉迎。”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唐 顧況 《步虛詞》:“迥步游三洞,清心禮七真。” 宋 王禹偁 《太一宮祭迴寄韓德純道士》詩:“自慙懷祿仕,蠹此力穡民。又拋三洞趣,來入九衢塵。”
成語(Idiom):三洞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d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完整無缺,沒有缺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洞指的是物體上的三個洞,形容物體完整無缺,沒有任何缺陷或損傷。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完美無缺,沒有任何瑕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或品質非常完美,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件事物的狀態良好,沒有任何問題或缺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洞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在古代的一些文學作品中有提到過。根據一些文獻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西游記》中,形容了孫悟空的身體完美無缺。這個成語后來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洞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三”和“洞”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外貌像一幅畫,簡直是三洞無瑕。
2. 這臺機器經過細心維護,現在運行得像新的一樣,完全是三洞狀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物體上有三個洞,表示物體完美無缺,沒有任何缺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類似的成語,如“一派胡言”、“一窮二白”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小明畫得很好,他的畫作就像三洞一樣完美。
2. 初中生:這個電影的特效非常棒,場景重現得就像三洞無瑕。
3. 高中生:他的演講技巧非常流利,口才像三洞一樣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