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喪
基本解釋
損傷;損失?!?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馬武傳論》:“何者?直繩則虧喪恩舊,橈情則違廢禁典。”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曹景宗》:“致茲虧喪,何所逃罪。宜正刑書,肅明典憲?!?宋 司馬光 《與王介甫書》:“ 介甫 誠能進一言於主上,請罷條例司,追還常平使者,則國家太平之業皆復其舊,而 介甫 改過從善之美愈光大於日前矣。於 介甫 何所虧喪而固不移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李忠定公從祀》:“ 綱 罷而兩 河 相繼淪陷,失身非類,得罪君子,雖有隨時倖立之功名,而其虧喪已不可贖矣。”
成語(Idiom):虧喪
發音(Pronunciation):kuī s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喪失斗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虧喪形容人情緒低落,失去信心,沒有積極的斗志,喪失了生活的動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虧喪常常用來形容人在遭遇挫折、困境、失敗等情況下的心情低落,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虧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37年,晉國襄公去世后,晉國的國力逐漸衰落,諸侯國紛紛侵犯晉國的領土。當時的晉國國君晉獻公感到非常沮喪,失去了斗志,不再積極對抗敵國,因此被人們形容為虧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虧喪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虧”和“喪”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遭受了一連串的挫折,心情非常虧喪。
2. 面對失敗,他沒有虧喪的情緒,而是積極尋找下一次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虧喪”與“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等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緒、心情相關的成語,如“郁悶”、“失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沒考好,感覺很虧喪。
2. 初中生:我的籃球隊總是輸,讓我感到很虧喪。
3. 高中生:高考失利,讓我陷入了虧喪的情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