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碗兒的
成語(Idiom):鋦碗兒的
發音(Pronunciation):jū wǎn er de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非常貧窮,連飯碗都要靠別人修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鋦碗兒的是一個北京方言成語,由“鋦”、“碗兒”和“的”三個詞組成。其中,“鋦”是指修補,常用于修補瓷器;“碗兒”表示飯碗;“的”是的士的意思,即靠他人修補。整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非常貧窮,連飯碗都要靠別人修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生活極度貧困,無法自給自足,需要依賴他人來維持生計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明朝時期,有一位貧窮的書生,生活無著,連飯碗都是破的。他經常去一個碗匠那里修補碗兒,碗匠看到他的碗兒都是破的,于是就給他修補。后來,這個書生的情況得到了改善,但他依然保持著修補碗兒的習慣,以此紀念過去的貧困時期。后來,人們就用“鋦碗兒的”來形容一個人非常貧窮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鋦碗兒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寒,每天都過著鋦碗兒的日子。
2. 那個乞丐整天鋦碗兒的,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
3. 雖然他很窮,但是他從不愿意過鋦碗兒的日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鋦碗兒的”與貧困、修補、飯碗等詞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聯想圖像,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許多形容貧窮的成語,如“乞丐上身”、“一貧如洗”等,以擴展對貧困狀態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附近有一個鋦碗兒的大爺,他每天都坐在街頭修補碗兒。
2. 初中生:那個鋦碗兒的人過得很辛苦,我們應該幫助他。
3. 高中生:貧困并不是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只要努力,就能擺脫鋦碗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