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溜
基本解釋
(1).一瞥;一轉。 元 曾瑞 《留鞋記》第二折:“我做和尚年幼,生來不斷酒肉,施主請我看經,單把女娘一溜。”《紅樓夢》第二六回:“那 賈蕓 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紅玉 一溜。” 茅盾 《子夜》一:“ 吳少奶奶 的眼珠一溜,似乎很驚訝。”
(2).猶一滑。《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公子鬆開兩手,慢慢地拳將過來放在嘴邊‘咈咈’的吹著,説道:‘痛煞我也!’説著,順著柱子把身子往下一溜,便坐在地下。”
(1).一行;一排。《紅樓夢》第二五回:“只見 寶玉 左邊臉上起了一溜燎泡,幸而沒傷眼睛。”《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姑娘隔著車玻璃一看,只見那座小廟一溜約莫是五間。”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北墻中間是壁爐,左右兩邊上段是短窗,窗下是一溜兒矮書架子。”
(2).形容迅捷。 明 馮夢龍 《掛枝兒·魘到》:“俏冤家,昨朝時,去得一溜。” 冰心 《往事二》五:“彈琴的人左右傾欹的雙腕仍是彈奏著,唱歌的人,手扶著琴臺笑著唱著,忽然身不自主一溜的從琴的這端滑到那端去。”
(3).連續不斷。《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 丘俊 ﹞到得長大來一發不肯學好,專一結識了一班無賴子弟,闝賭行中,一溜撒漫使錢,戒訓不下。” 趙樹理 《催糧差》:“ 崔九孩 自然是一溜‘是’字答應下去。”
(4).附近一帶。 劉學江 《訣竅》:“ 餑餑胡同 飯館多,一溜五十步,餛飩館就四家。”如:他的家反正就在那一溜,找起來不會很費事。
一溜 (yī liū)
發音 (Pronunciation): yī liū
基本含義 (Basic Meaning): 一串或一排連續的事物
詳細解釋 (Detailed Explanation): “一溜”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串或一排連續的事物。它表示事物之間緊密相連,依次排列,沒有間隔或間斷。
使用場景 (Usage Scenarios): “一溜”常用于描述人或物體的排列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站成一排,物體連續排列等情況。
故事起源 (Story Origin): “一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中的一個人物形容一隊士兵站得整齊劃一,就說他們“一溜站在那里”。
成語結構 (Structure of the Idiom): 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 (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一溜排著隊走進教室。
2. 這些樹木一溜種在河邊,美麗而有序。
記憶技巧 (Memory Techniques): 可以將“一溜”聯想為一溜水珠滑落的樣子,水珠一個接一個地連續滑落,形成一溜水滴。
延伸學習 (Extended Learning): 了解更多與“一溜”相關的常用成語,如“一溜煙”、“一溜兒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3-6歲):我們一溜兒站在操場上,等著老師發糖果。
2. 小學生(7-12歲):小朋友們一溜兒排隊上學,不亂跑。
3. 中學生(13-18歲):我們隊伍一溜兒走在游行的路上,引來了很多人的注目。
4. 大學生(19歲以上):那些書籍一溜排在書架上,我心中的知識渴望被滿足。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一溜”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