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
基本解釋
◎ 子弟兵 zǐdìbīng
[army made up of the sons of the people;people's own army] 對人民軍隊的親熱稱呼
英文翻譯
1.army made up of the sons of the people; our own army
詳細解釋
(1).舊指由領兵將帥本鄉本土壯勇所組成的軍隊。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恩州 刺史 陳承親 , 嶺 南大首領也,專使子弟兵劫江。” 明 何景明 《諸將入朝歌》之五:“金裝白馬翩翩出,不見 長安 子弟兵。” 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大權歸了 曾國藩 ,用的都是 湖南 的子弟兵,號令統一,賞罰嚴明,所以不容易打。”
(2).現代對人民軍隊的親熱稱呼。 陳毅 《在志愿軍司令部度春節·再敬酒》詩:“雄豪盡是無雙士,衛國保家子弟兵。” 李季 《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戰太行》詩:“八路軍是人民的子弟兵,見敵人就像是餓虎撲羊。”
成語(Idiom):子弟兵(zǐ dì bīng)
發音(Pronunciation):zǐ dì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未成年的士兵或戰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子弟兵是由“子弟”和“兵”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子弟”指的是未成年人,而“兵”則指的是士兵或戰士。子弟兵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年幼的人參軍從軍,表示他們在年幼的時候就投身軍旅,接受軍事訓練和參與作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子弟兵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年幼的人參與軍事活動,特別是在戰爭時期。也可以用來形容年輕人勇敢無畏地投身于某項事業或工作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子弟兵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戰爭常常是家族的事情,一些年幼的子弟會跟隨長輩參與戰斗。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因此形成了子弟兵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部隊由一群子弟兵組成,他們年紀雖小,但戰斗力卻不容小覷。
2. 在那場戰爭中,許多子弟兵為了保衛家園而英勇奮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子弟兵”的發音與“自強不息”相聯想,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古代軍事制度以及歷史上的一些著名子弟兵的故事,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子弟兵,保衛祖國。
2. 初中生:他們年幼時就加入了軍隊,成為了一名子弟兵。
3. 高中生:這個故事講述了一群子弟兵在戰爭中的英勇表現。
4. 大學生:他們是在年輕的時候就投身于這個行業,真是一群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