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mù diāo ní sù ㄇㄨˋ ㄉㄧㄠ ㄋㄧˊ ㄙㄨˋ木雕泥塑
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神情呆滯或舉動呆板。亦比喻木然不動的人。《紅樓夢》第二七回:“那 黛玉 倚著床欄桿,兩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紅樓夢》第九四回:“ 怡紅院 里的人嚇的一個個像木雕泥塑一般。”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木雕泥塑
成語(Idiom):木雕泥塑
發音(Pronunciation):mù diāo ní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或修養像木雕一樣僵硬,或像泥塑一樣沒有生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雕泥塑是由兩個獨立的成語組成,分別是“木雕”和“泥塑”。木雕是指用木頭雕刻成的藝術品,通常以固定的形態展現出來,沒有活力和靈動性。泥塑是用泥土塑造成的藝術品,同樣也是靜態的,缺乏活力和生氣。因此,木雕泥塑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或修養僵硬、缺乏活力和靈動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批評那些缺乏生氣和活力,行動僵硬、缺乏靈活性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木雕泥塑”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楚國故事》中。故事講述了楚國有一個名叫荊軻的刺客,他有一次到了齊國的一座廟宇里,看到了一尊木雕泥塑的神像,覺得它們沒有生氣,就用刀子在神像上刻下了一個“活”的字。后來,這座廟宇的神像竟然被人們當作真神來崇拜,而荊軻也因此被人們視為有神通的人。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木雕泥塑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或修養僵硬、缺乏活力和靈動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僵硬,真是一副木雕泥塑的樣子。
2. 這個團隊的活動缺乏創意和活力,簡直就是木雕泥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木雕和泥塑的人物,他們僵硬、沒有生氣,就像一個木頭人一樣。這樣的形象會幫助你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雕刻藝術和泥塑藝術的知識,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藝術發展的歷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動作僵硬,就像一個木雕泥塑的人一樣。
2. 初中生:這個演員的表演太生硬了,完全像一個木雕泥塑的角色。
3. 高中生:他的思維僵硬,缺乏創新,真是一個木雕泥塑的人。